文成舉行孝賢頒獎典禮暨孝文化館開館儀式 為當地道德建設點亮新圖標
溫州網訊(記者 朱行)羊有跪乳之恩,鴉有反哺之義。一直以來,孝的倫理觀念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精神基因,也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內核之一。為深入貫徹落實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》,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,助推“孝德文成”建設。值此“我們的節日——重陽節”來臨之際,10月23日下午,文成縣舉行第二屆孝道人家、珊溪鎮第四屆孝賢頒獎典禮暨孝文化館開館儀式。
14位孝道人家、最美孝子、孝媳獲評
讓道德典型露臉有光
儀式上,隨著現場大屏幕播放的VCR,14位孝道人家、最美孝子、孝媳獲評者一一公布。他們中,有被譽為“街頭村第一媳”“全國孝親敬老之星”的林少云;有服侍公婆幾十年,系國外兄叔之孝于自身,作一己之責任的胡春花;有十五年如一日的照顧,以行動證實久病床前真孝子的張全有;有幾十年踩鞋幫,多年服侍癱瘓婆婆的“最美孝媳”蘇秀英...他們用經年累月的堅守刻下孝的永恒豐碑,讓我們欽佩、感動,是我們生命中的溫暖力量。



記者了解到,獲評本次孝道人家的還有葉還君、胡克楊、趙海蓮、葉信約、劉劍波、李文斌、魏麗紅、吳小云、吳碎梅、周峰等人。孝道人家獲獎者劉劍波表示,文成縣文化底蘊深厚,有著敬老孝老的社會基礎,有著代代相傳的道德傳統,有著口口相傳的道德人物,他說接下來還將繼續用行動踐行孝道、印證孝心。
文成縣通過選樹道德典型,用身邊人身邊事、平凡人的不平凡來引領社會風尚?h文明辦透露,近年來,已組織開展了多次“孝道人家”系列評選、“孝老愛親”身邊好人推薦評選等活動,先后評選出“孝道人家”“最美孝子”“最美孝媳”“孝賢、孝老愛親道德模范”上百人次,其中3人被評為“全國孝親敬老之星”,1人榮登“孝老愛親”類“浙江好人”,8人入選“孝老愛親”類“溫州好人”,2人被評為市級“孝老愛親道德模范”,社會反響熱烈。
孝文化館揭牌
文成道德建設點亮新圖標
活動中,溫州市文明辦副主任余慶、文成縣委常委、縣委宣傳部部長鄭文東為珊溪孝文化館揭牌。

溫州市文明辦副主任余慶致辭

文成縣委常委、縣委宣傳部部長鄭文東致辭
本次揭牌開館的孝文化館位于珊溪鎮街頭村,共計占地約300平方米。展館以孝為主題,全面展示宣傳珊溪鎮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,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以點及面大大增強當地公民道德素養。對當地而言,此舉意義非凡。據了解,文成縣珊溪鎮街頭村從 1992 年開始,連續29年評選孝廉子孫、孝順媳婦、孝養子女、五好孝順家庭。多年來,該地堅持開展學雷鋒老少互愛結對活動,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,免費給老人量血壓、測血糖;創辦愛心食堂,免費給鰥寡孤獨者送飯,尊老愛幼蔚然成風。

珊溪鎮第四屆孝賢接受表彰
珊溪鎮街頭村推崇孝道文化,實則是文成縣現代孝道文化建設的一個縮影。多年來,文成縣高度重視現代孝道文化建設,開展孝文化進村居、進校園、進機關、進家庭、進企業等“五進”活動,召開“文明孝敬與和諧”理論研討會,創設“孝行200”、“孝學堂”等特色品牌,建立40余支志愿隊為敬老院、山區老人提供關愛服務。在宣傳方面積極創新,開展攝影書畫征集、孝道歌謠創作制作活動,還成立了“孝德文化宣講團”文明實踐志愿者隊伍,從“孝德”角度,開展宣傳教育。此外還利用動漫微視頻、故事音頻拓展“孝德文成”網絡宣傳,制作了以包學冠為原型的動漫微視頻、故事音頻,在自媒體平臺上先后發布孝文化主題音視頻130余個、瀏覽量達1000余萬人次。文成把打造“孝德文成”道德品牌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,探索出了適合當地的孝道文化活動的新路子、新形式。

不僅如此,文成還將好的經驗做法、孝賢與他們感人事跡匯編成《孝德文成》,該書作為當地現代孝德文化建設階段性總結,是該縣現代孝德文化建設的成果展示,它對于“孝德文成”建設,提供了一種可學習、討論、交流的實踐雛形,意義非凡。

活動現場上演尊老道德劇《兩個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