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村:那寺那屋那樹 走遍天涯忘不了
文/圖/ 胡曉亞

久居大峃,我說的還是玉壺話。曾有人好奇地問我,咋不學大峃話呢?我說:“我骨子里就是個玉壺人!蔽沂怯駢赝獯迦。無數次在夢中,總有一首名為《蛙蟆討親》的歌謠在我耳邊響起:“燈阿燈,蛙蟆討親,蚱蜢做媒人。鴨夾柴,雞燒火,猴馱吹簫打銅鼓,老鼠擔水梁上過......”醒來以后,我會愣怔很久很久,這種腔調只有玉壺人才能唱得出來。
這首歌謠,勾起了我心底那片最柔軟的溫情和記憶。即將半百,還有多少時間能蹉跎?還有多少事情值得等待?在這個鶯歌燕舞的春季,那些曾經的風景,那些失落在清淺歲月里的舊時光,以及外村的人和事在記憶里清晰明朗起來。
玉泉寺:難忘那一股清泉

外樓老屋位于外樓路24號。據《胡氏族譜》記載:生于清康熙壬午年(1702)的胡尚雍家住玉壺外樓,做生意賺了錢,于是在外樓大樟樹西北側約30米處蓋了一座四面屋,分上下兩層,這就是外樓老屋,F年85歲的胡信淡家住外樓老屋,他說,外樓老屋建筑屬于四廊走馬,也就是說,房子是四面屋,每個角都能出入。前輩有人當過官,有一塊題為“夏綺高風”的牌匾是從溫州送上來,掛在上間的橫梁上。門窗都是雕花的,上世紀70年代,這座老屋一共住了17戶人家,100多人。
我小時候就住在外樓老屋里,從正門進來,依次是前坦、道坦和上間,道坦四周圍有一圈長條石,左右兩邊的房子是對稱的。我家在東北角上,一樓有兩扇木窗戶,一扇在灶臺上方,一扇在柴倉上方。每天早上,母親都會先打開這兩扇窗戶,透透空氣,晚上八九點再關上。每家都有一個灶臺,后面有一個柴倉,柴倉前面有一張矮長凳,可以坐在那里燒火,再往前就是一個火坑,燒好的火灰會被扒到這里,冬天可以烤火。家境好一點的人家灶臺上有煙囪,這樣燒火做飯,家里就不會煙霧彌漫;貧寒一點的人家沒有煙囪,一到燒飯時間,家就籠罩在煙霧中。
老屋里有很多年齡相仿的孩子,吃過飯,大家就跑到道坦和上間去玩耍,捉迷藏、跳繩、跑步,孩子們的嬉笑打鬧聲此起彼伏。夏天,每當太陽下山,家家戶戶便早早地抬出竹床,占位置。我家沒有竹床,于是我就拿來兩條長凳,把門板卸下來放在長凳上,組成一張床。夜色深沉,寒星與冷月相伴的時候,我們就靜靜地躺在道坦上,聽志貌公講故事,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大鬧天宮,有魯智深在野豬林里救林沖,有水鬼把游泳的孩子往水下拖……一說到鬼,我們就拿被子遮住眼睛,然后叫起來“怕怕怕”,有人就此逃到屋里去。偶爾會來了幾只螢火蟲,在道坦和上間之間飛來飛去,這更增加了我們的恐懼感。后來,大家就不再要求講鬼故事了。
老屋的地面是泥土鋪就的。天氣轉陰時,地面很潮濕,會起疙瘩。母親就拿一把鋤頭把起疙瘩的地面刮一刮,地面又稍稍干了一點。每間房子前面都有門臺,門臺上放置幾張凳子,老人們就坐在凳子上曬太陽聊天,日子安靜又閑適。
1996年,外樓老屋主體部分被拆,保留下來的只有一小部分。外樓樟樹上和樟樹下老屋也拆了大部分,
外樓老屋是我童年的搖籃,即使穿過23年的歲月,我的記憶依然會留在這片土地和這兒的所有人。在歲月的流轉中,我們漸漸走出老屋,走向遠方尋找美好的生活,只是記憶中那裊裊上升的煙火,歡樂的笑聲,溫暖的陽光,梁上的飛燕,秋日里一捆捆掛在屋檐底下的番薯藤,都已裝進我們的行囊,走遍天涯海角,這行囊的份量沒有減輕,反而越來越重。這正如李清照在《菩薩蠻·風柔日薄春猶早》中所寫:“故鄉何處是?忘了除非醉!

老屋給外村人留下至深的回憶,在記憶里一起成長的還有那一株株老樹。在外村,你只要問外樓大樟樹或大楓樹在哪里,人們準會告訴你怎么走。大樟樹和大楓樹是外村的地標。
大樟樹身上掛著一塊牌子,上面寫著:樹齡565年,平均冠幅23.5米。樹高23米,中空。落款時間為2018年。因年代久遠,風雨侵蝕,樟樹身上布滿了傷痕。據說,樟樹原來沒有洞,不知道哪一年,一群蜜蜂在這里做了窩,每天飛進飛出,村民就想辦法把蜜蜂趕走了,結果就留下了一個洞。后來這個洞越來越大,有人便用水泥封住了。
樟樹虬枝熊干,枝繁葉茂。印象中,樟樹邊上圍有一圈大石頭,村民喜歡在這里聊天乘涼。東家長西家短的事情大多是從這里傳出來。外樓人吃的水都來自象岡寮。夏天的中午,常有人挑著兩桶水晃晃悠悠地過來,到了大樟樹下,就會有人叫起來:“喝口水,喝口水!庇谑翘羲娜司蜁O聛,從桶里拿出瓢,舀了一瓢遞過去,對方接過水,“咕嚕咕!钡睾攘似饋。接著第二個人、第三個人都會過來,喝完了,不忘說一聲:“這井水真甜,真好喝!”
小時候,我們到處瘋玩,大人們找不到我們,就會到樟樹下或楓樹下找我們。我時?吹桨埖哪赣H急急地走過來,看看兒子不在這里,就把左手掌搭在前額上,用玉壺方言大聲喊起來:“阿張,走來吃飯呀!边@時阿張不知道從哪兒竄了出來,一溜煙往家里跑。小伙伴們也就一哄而散了。
除了大樟樹,在門前溪埠頭上方還有一棵楓樹,也是飽經滄桑,留下一片蔭涼。外樓的樟樹和楓樹,它們站立在這里,不知經歷過多少風霜雨雪,閱歷過多少滄桑往事,陪伴過多少代外村人。
懷念樟樹和楓樹下的那一片蔭涼,懷念在樟樹下喝涼水的那股清涼勁兒,還想再聽聽阿張的母親喊兒子回家吃飯的聲音。悠悠歲月,有許多真情藏在心中,從來不愿說出去,有甜蜜,有溫熱。如果在這個寒冷的冬季,我在大樟樹下或大楓樹邊上遇到了你,就會把我的一切都告訴你。你只要靜靜地在風中聽著,聽著!
白巖松曾說:故鄉,是我們年少時,渴望逃離的地方;當我們年老時,天天想要回去的地方。
是呀,為了生活,我們不停地走,走出外樓,走出外村,走出玉壺。但走遍天涯海角,你忘得了門前溪嗎?你忘得了玉泉寺嗎?你忘得了大樟樹和大楓樹嗎?你忘得了外樓老屋嗎?你忘得了這里一切的一切嗎?在這個鶯飛草長,門前溪水歡唱的春季,愿你和你想念的人能在外村相見;愿你在起風時,能和你最想念的人一起到外村走走,摸摸玉泉寺那扇古樸的木門,看看外樓大樟樹新長的嫩葉,然后到外樓老屋,懷念那曾經滿屋子的笑聲,再打個電話給遠方的兄弟姐妹,聽聽他們那熟悉的聲音……

